RIMG0119-1.jpg
上圖:視障班與資優班一起校外教學@新北投圖書館

最近,有一搭沒一搭的讀著特教相關書籍,
昨天晚上的進度是:融合教育(conclusive education)
對照這幾年在資源班的教學經驗,和最近讀的閒書(有關芬蘭教育),
突然有些想法、有些感觸!

什麼是融合教育?(我複習用,枯燥,可跳過)
融合教育一詞在教育界並不陌生,台灣應該算「若有似無」的推行多年。
這樣的觀念源自60年代,從北歐傳到美國的「正常化」理念(normalization),也可以說是「去機構化」,主張身心障礙者不應該被隔離在教養機構,應與非身心障礙者一起生活、求學和就業。70年代呼應正常化的理念,提出「回歸主流」(mainstreaming),針對原先安置在機構、教養院、特殊學校或特殊班級中的學生,以融合的態度回歸到普通班,但回歸應有不同的層次,且應考慮特殊兒童的教育需求,提供「最少限制環境」(least restrictive environment,LRE)的安置。80年代中期美國提出「普通教育創新」(REI)運動,認為應增加身障生在普通班級的人數,同時重視學業表現,及普通教育教師與特教教師間的合作,但此運動並不成功,90年代中期漸被融合(inclusive)取代。
簡言之,融合的理念,是不再隔離身障生,以各種方式提供最少限制的環境,使身障生也能與一般生享有相同的學習經驗。

融合的立意良好,但執行時仍有許多困難!

◎普師、特師溝通障礙
   以小可(請見準時上學的革命日記 上  )為例,這一年她進步很多!
   已經能自己天天準時上學、回家主動寫作業;
   從只會10以內的加減,到現在會三位數的加減及九九乘法;
   從國字只會認讀、抗拒書寫,到現在單課圈詞聽考可以只錯五個字左右;
   從毫不符從師長規範,不順心只會哭鬧,到現在我使個眼神就能收斂行為......
   (讓我得到很多成就感啊!這中間的趣事,郭有錢說我快可以寫一本書了XD)
但是小可的班級老師仍然不太歡迎她參加校外教學,溝通有效,但看得出答應的很勉強......
她的老師出於保護的心(也許也是怕麻煩吧),好多班級活動,小可能不參加就不參加的好,如果我表示可以陪著,則會以佔用我的時間為由婉拒。她,確實是一位優秀的普通班教師,但對班級管理已自有一套方法,而且有多方考量(如:學生數、時間、學科進度,也許還有教學理念等等),實在很難配合我給的建議,導致小可只得到表面上的融合。

◎人力不足
以現在班級人數的編制,要求普通班級教師配合特殊生做教學上的調整,確實有其難處!尤其遇上障礙程度重的學生,減1~2位一般生,對導師的幫助顯然仍有限。資源班同樣有學生數過多的困擾!以我們金牌為例,平均一位老師帶16位學生,各障礙類別、各年級皆有,即使相同障礙類別,大部分仍無法用相同的教材或教法,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,在教學上難免出現了輕重緩急之分,難以兼顧!
(頭兒們啊!提高教育預算,增加教師編制吧!教育可是百年大計啊~~~XD)

◎總是被忽略(也許這只是金牌獨有的現象,非普遍)
資源班教師是校內少數的一群,雖有法規的保護,但凡事應以大體為重!教室的位置、特殊生編班等,自有一套大家都能接受的模式,凡事以和為貴的原則之下,很多事情妥協其實並不會比較差,只是有時會有點洩氣,不曉得何時特教這一塊會如法規中的理想,被放在第一項被考慮,同時也有點憤慨,總是被忽略的一塊,校務評鑑時所佔的比例卻是最重的!

RIMG0148.JPG
弱視的學生,正努力要看清每一個字。

儘管在教學現場,輕易就能找出〝假融合〞的情況,但這也是個過程,至少大部分的人觀念正在改變,而就在努力追求成功融合的過程中,孩子們確實或多或少從中得到了珍貴的學習經驗,期待未來台灣的特殊教育能繼續有突飛猛進的進步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s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